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 > 教师资格证 > 历年真题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考题吧   2022-03-14 09:32:50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位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并出版 《新教育大纲》的教育理论家是( )。

  A.杨贤江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李大钊

  【答案】A

  【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教育学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发表的系统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理想国》

  B.《巨人传》

  C.《太阳城》

  D.《爱弥儿》

  【答案】D

  【解析】A《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著作;B《巨人传》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讽刺小说;C《太阳城》是意大利早期空想共产主义者康帕内拉创作的对话体游记,是一部政治学著作。

  3.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有的人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有的人在顺境中却虚度光阴。这种现象说明()。

  A.顺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B.环境好坏决定人的发展

  C.逆境有利于人的发展考教师

  D.人对环境影响有能动性

  答案:D

  【解析】人的能动性指的是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做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

  4.教师以自身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改进教育实践,而不在于理论构建的研究属于()。

  A,实验研究

  B.行动研究

  C.调查研究

  D.个案研究

  答案:B

  【解析】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5.“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这说明教育具有()。

  A.科学性

  B.阶段性

  C.生产性

  D.独立性

  答案:C

  6..“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热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的泵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具有()。

  A. 顺序性 B. 稳定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答案:C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教育启示:教育者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7.《中华-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

  A.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B.强制性、基础性、普及性

  C.基础性、普及性、免费性

  D.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

  【答案】A

  【解析】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8.目前,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

  A.国家统一管理

  B.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

  D.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共同管理

  【答案】

  【解析】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

  9.由教育家洛扎诺夫创立,注重强化联想,坚持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接收更多信息的教学方法是()

  A. 范例教学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

  D.非制导教学

  【答案】C

  【解析】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创。

  1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年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合作学习

  B. 复式学习

  C. 小班教学

  D. 分层教学

  【答案】B

  【解析】题目是复式教学的定义。

  11.在学习文化建设中,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 说服教育法

  B. 实际锻炼法

  C. 情感陶冶法

  D. 自我修养法

  【答案】C

  【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德育方法

  12.李红看到王强经常帮助同学而受老师的表扬,因此他也愿意帮助同学,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哪种强化方式()

  A. 负向强化

  B. 间隔强化

  C. 自我强化

  D. 代替强化

  【答案】D

  【解析】所谓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因观察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而使自己间接地受到强化。例如一个学生看到同学关心集体的行为受到表扬和奖励,就会增强自己以同样的方式行事。

  13.刘杰学过物理平衡的概念,促进了他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 负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B

  【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14.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那种注意品质()

  A. 注意的稳定

  B. 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范围

  D. 注意的转移

  【答案】B.注意的分配

  【解析】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15.进入初中后,赵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无故的兴奋不已,转而又哀伤忧愁,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A. 弥散性

  B. 闭锁性

  C. 波动性

  D. 感染性

  【答案】C.波动性

  16.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错失良机。这主要反映了她意志品质的那一特点)

  A. 果断性

  B. 独立性

  C. 坚韧性

  D. 自制性

  【答案】C.坚韧性

  17.廖老师在心理辅导课上经常使用文具等物品作为奖励替代物的改变学生的行为,这种做法属于()

  A.认真法

  B.代币法

  C.脱敏法

  D.消退法

  【答案】B.代币法

  18.陈亮一想到明天要在课堂上就坐立不安,感到心跳加快,脸红,出冷汗。这种表现属于()

  A.抑郁

  B.妄想

  C.强迫

  D.焦虑

  【答案】D.焦虑

  19.郑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观看“某中学生为了减轻妈妈的辛劳,时常为加班晚归的妈妈做好饭的视频,让学生学会孝敬长辈,这种品德修养发放属于()

  A.树立榜样

  B.有效说服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A.树立榜样

  20.语文课上,张老师非常注重营造宽松的气愤,鼓励每个学生自由表达,并建设性地吸引学生地观点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这种课堂管理方式属于()。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答案】A.民主式

  21.决定一位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的首要条件是()

  A. 角色意志

  B.角色体验

  C.角色认知

  D.角色期待

  【答案】C.角色认知

  二、辨析题

  22.教育必然促进发展。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教育对个人、社会和自身状态的肯定作用以及对它们需要的满足,表现为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稳定与和谐。教育的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不仅表现在教育对个体发展起压抑、阻碍、片面、异化等损害性作用,而且也表现在教育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起负担、浪费、不稳定、阻滞等损害性作用。

  综上,教育表现其正向功能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表现其负向功能时,则对社会发展有阻碍干扰作用。

  故该说法错误。

  23.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生获得知识有两种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一般来说,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和一般人学习间接经验不一样。学生在校学习,是要在较短时间内,学习人类已积累的用文字保存、积累和传递的较多的书本知识。这些书本知识是人类知识的精华,是经过教育工作者科学地组织和编排,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故该说法正确。

  24.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学习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也就是说,各种水平的动机与学习效率都是呈倒“U”型曲线的,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故该说法错误。

  25.情绪与认知是互不影响的。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情绪情感和认知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体如下:

  (1)情绪、情感伴随着认知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2)认知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并引起情绪、情感的发展。只有通过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体才能确定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引起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3)情感和情绪反过来对认知过程起调节作用。积极的情绪、情感能激发人的认知活动,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消极的情绪、情感则会妨碍人的认识活动,降低活动效率。

  故该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

  26.简述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答: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包括: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

  (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内容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3)社会发展

  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交织在一起,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考虑现实社会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4)科学文化知识

  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本身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7.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善于提问,设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3)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

  (4)发扬教学民主。

  28.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 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性等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去自我中心性、守恒、可逆性等等。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其主要的思维特点:抽象逻辑思维、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等等。

  29.简述教师自我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

  答:教师促进自我心理健康的主要方法有: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和态度改变等。

  (1)观念的改变。

  教师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要认识到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也要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结合自身实际,对工作作出合理期望,勇于接纳自己。既要努力工作,也要学会休闲,张弛有度。

  (2)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

  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加内控的人,把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注意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当自己有职业倦怠的症状时,要勇于面对现实,主动应对,反思自己的压力来源,积极认知,理智、客观地看待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形成面对压力的良好心态。

  (3)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

  合理的饮食和锻炼,尤其是锻炼,是一种精神娱乐法,可以分散教师的注意力,从而让教师放松紧张的情感和身体。

  四、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在我担任初二(5)班班主任的时候,有次家校联系日,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到我的办公室找我谈话。期间,家长不停数落孩子,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孩子-直低着头。由于我在班上对这个学生也比较关注,尽管他成绩靠后,但是有一些长处,所以待家长说完后,我马上说道:这孩子最近在学校表现应还不错,学习的劲头也有,也能认真听课,我想以后成绩肯是会有进步的说完,那孩子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他的眼睛里含着泪水......

  在那以前,我很少正面表扬过他。这个孩子平时挺踏实。乐于帮助同学,也有一定上进心。经过这次当这家长面表扬他,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成绩提高到了班级的中上游。所以,无论是怎样的学生,都还是个孩子需要鼓励和帮助,必要的时候夸一夸学生,能给他们打不少气。为学习增加动力。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贯彻哪一德育原则。(8分)

  (2)阐述贯彻该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4分)

  【参考答案】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该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本案例中家长眼中的孩子是一无是处的,但是在老师眼中尽管该生成绩靠后,但是其身上也存在一些优点,如有学习劲头,认真听课,乐于助人等等,因此老师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该生的积极方面,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从而促进了成绩的提升。

  (2)要做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1.材料:王老师是一名新入职的高中数学教师,刚刚上了一周多课,就发现班上学生对她的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上课“开小差”,有些学生一脸困意。她原以为是这些学生对学习不积极,经深入解,发现她讲的知识很多学生都已经在课下学习中掌握了,所以对自己目前讲的教学内容感到太容易,觉得无聊。于是王老师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家庭作业的程度,以为这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结果这回学生们却反映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王老师苦思冥想,为什么自己教学效果不好?随后他向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请教,如何才能把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张老师跟王老师说:“你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问题:(1)请用维果茨基的理论,分析王老师的教学存在什么问题?(10分)

  (2)结合案例,指出如何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8分)

  【参考答案】

  (1)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中提出了一个“最近发展区”,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但是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前期所讲的内容太容易,后期内容又太难,王老师没有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①作为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认识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够达到的水平。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②学生的基本水平以及最近发展区不同,所以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学也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他们整体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学生整体的最近发展区。③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教学应根据最近发展区设定。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要采取学生能够适应的手段。借助一些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教学方法、手段应考虑最近发展区。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相关推荐